竞赛奖酬能激发绩效吗?

竞赛奖酬能激发绩效吗?

摘要整理:IHRCI 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

2013.07.11. (分章分类: HRMP人力资源营运/HRBP薪酬福利)

 

竞赛奖酬(Tournament compensation)在实务界,特别对营销人员而言,早已是惯用的激励制度。但“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”(SSCI)近期发布的研究却发现,倘若参与竞赛同仁所处的环境或条件有明显差异时,竞赛奖酬制度非但不能提升绩效,还会打击士气。

 

竞赛奖酬是建立在相对比较的基准,如同运动竞赛一般,每位运动员透过相互竞争来争取排名,并决定报酬多寡(含实质金钱, 奖品或奖章等),藉此期以激发个别潜力,提升整体绩效。前提是,那必须是一场公平的比赛,每个选手都是在一致的环境与标准下竞技。

 

反观企业的内部竞赛,大多会有起跑点不同、资源不同、环境不同的议题,鲜少是「公平」的。举例来说,一场营销竞赛,若营销团队所负责的渠道或市场状况不佳时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胜出的机率微乎其微;反观若处在目标顾客分布较密集的地区,将因其拜访或服务客户之效率较高,而有先天性的优势。

 

当员工知道自己赢得竞赛的机会较低甚至没有机会时,自然也不会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务;而已经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者,也可能认为自己不需要再付出更多努力即可从容获得胜利,反而削弱整体绩效。

 

耐人寻味的是,实务界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为何竞赛方式仍如此广泛地被使用?原因出在大家都以为只要建立一致的标准,竞赛就可以提升绩效;却忽略了关键成功因素是量级化与动态调整。就如同让重量级与轻量级的拳击手同台较劲;或者进行高中与大专混合的篮球赛一样,即便场地和计分标准一致,但比赛结果没有意义。

 

所以在职场中,针对新进或无相关经验的工作者,在一开始应设定相对较易达成的目标而并非一视同仁,并对应这些较低目标门坎的达成,给予相对较低的固定奖酬,同时对每超越目标门坎一定比例或额度的部份,设定较高的边际变动报酬,并随着时间逐步调高目标值以及调整固定薪与变动边际奖酬之比重。当目标门坎越难以达成,固定奖酬之金额或相对比重应较高。

 

此外,企业可透过信息管理与统计分析来限制竞赛条件或范畴,并建立参与竞赛之标准,从而创造在起跑点上具相对公平条件的竞赛平台,并在企业内逐步推展扩大及确保真正的公平性。

 

参考文献: 

Backes-Gellner, U. & Pull, K. (2013). Tournament Compensation Systems, Employee Heterogeneity, and Firm Performance.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, 52(3), 375-398.

 

原文摘要: http://lnkd.in/UtzA7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