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交媒体毁了明星人才?

社交媒体毁了明星人才?

摘要整理:IHRCI 国际人力资源认证协会

2012.10.18. (文章分类: HRMP 人员发展与人才管理)

时至今日,社交媒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,仍是热门趋势。无论是建立雇主品牌和目标选才,它已经成为人力资源不可忽视的一项强力工具。不过,根据美国管理学报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最新研究发现,社交媒体已逐渐成为明星级人才的杀手?

所谓明星级人才代表「能够解决组织内部多数人不能解决的问题,工作绩效显著优于同侪平均数,其专业能力在某特定领域众所皆知,且横跨组织内外」。基于这样的特性,明星级人才有鲜明的专业形象,容易被专业社群所延揽,取得大量专业人脉的优势,继而强化其专业地位和资源来源,对组织产生加乘的贡献。对于独善其身,只想收取信息,但鲜少付出的人,纵使拥有不错的绩效与能力,但因缺乏曝光度,难以成为明星人才,也不易取得人脉资源。

然而,专业人脉毕竟是建立在「鱼帮水、水帮鱼」互利过程中。明星级员工在工作中经常要实时回复多方求助的电邮、电话、短信、与互联网上的问题,甚至常须透过各类形式的分享,以维系其专业社群。同时,明星级员工也会不断地从社群连结,取得大大小小的信息。在网络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,最后变成信息超载,反而影响专业判断和工作效率。

面对组织的内部人脉,明星级人才存在的价值,就是能解决问题,成为被咨询的对象,除了工作必须经常被中断打扰,以专家角色出席大小会议,更经常被指派为讲师或专业指导员的角色。研究指出,长期下来,明星级人才被耗损的能量与日剧增,在时间有限下,其知识分享的质量实质生产力也会下滑,绩效和专业形象开始折旧。当然,这些人才拥有一定的自省与好胜心,一旦他们感受到情况无法改善时,很容易见好就收,另起炉灶。基于外部人脉、知名度与可被利用的价值,转换东家,对他们不是难事。对于比较保守的人才,往往随着时间,从明星转为板凳球员,其「人脉」留下的只是「人情」。当这天来临时,组织损失的不只是明星人才本身的人力资本,还包括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!

明星级人才之所以被认定为明星,仅代表其在某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,不代表擅于处理大量信息和人脉。教导人才如何正确使用社交媒体有效率地管理信息和经营社群;同时在组织内部规划结构性的知识管理系统和组织学习模式,俨然已成为人才管理的新课题!

 

参考文献:

Oldroyd, J. and Morris, S. (2012). Catching Falling Stars: A Human Resource Response to Social Capital's Detrimental Effect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on Star Employees.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, 37(3), 396-418.